学生装是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共同积淀
2013-06-26 17:49:00
我国学生装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面辅料、款式、价格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不能否认,许多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如何更好地 管理学生装“无所适从”。为此,本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市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后勤装备管理分会·学生装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李保旗。
问:您如何看待学生装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学生真的需要统一着装吗?
李保旗:从学生装历史看发生背景,它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社会文化,教育文化共同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经济水平、文化认知、教育水平和制度文化密切相关,也 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具体表现。对学生装的重视和认识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和成熟。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倡导学生穿着学生装,北京在全国先 行试点,各地逐步推进,目前以运动装为主流款式的学生装在全国覆盖率极高。
对于是否需要穿学生装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实行学生装制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更长一些,周边国家比如印度、朝鲜、泰国等国家都是政府 埋单,我们熟知的香港、台湾这地区也是盛行学生装文化。由此可见,从国家层面来看,学生装应当具有很多的历史内涵和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关乎对下一代人的培 养,关乎一个民族的情感,关乎一个国家的形象,这也与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政治意味是一脉相承的。
一个学校或地区的学生统一着装应当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文化,学生装是一个学生群体的象征,是一个未成年集体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窗口, 这一做法在建设美丽和谐校园、消除学生间贫富差距、营造公平教育环境、保护学生人格尊严、激励学生求知奋进以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等方面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 作用,同时通过减免政策或免费政策,更可以直接传递党和政府对每一个孩子及千家万户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培养下一代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其政治意义不 可低估。由于学生统一着装在多方面的教化作用显而易见,因此调查显示,多数人认可学生统一着装这项工作,但同时对款式、质地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如 果说“绅士风度是穿出来的”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话,我相信我们穿运动装长大的一代人与穿制服装长大的一代人相比,在风度感、礼仪感、自信心和举止优雅方 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或许在实质上会导致一种长期的、隐形的内在差距。
问:您认为,导致我国学生装款式相对落后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装的款式设计较其他服装有哪些特殊性?
李保旗:所谓学生装款式相对落后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指目前流行的运动装形象的整体“落后”,其总体风格无法表达真正意义的学生装文化内涵;其 次才是学生制服装设计水平的问题,经常归结于没有民族特色或缺乏设计创新。其实成熟的学生装款式应是教育文化与社会文化共同积淀的结果,需要多方面条件, 目前制约我们的因素很多:一是缺乏学生装产品的专业设计标准及统一的指导与规划;二是专门从事学生装设计的机构与人员相对匮乏;三是对学生装管理的相对薄弱和不均衡也影响优质企业和产品的成长;四是学生装款式的统一性要求与社会评价的多样化认识长期存在矛盾;五是适合学生制服装推广的学校使用空间和家庭消 费能力相对缺乏。因此,学生装产品设计及推广应充分考虑其政治性、民族性、教育性、安全性、实用性和公益性,好的产品应当是富有文化内涵、款式相对稳定、 品质相对优良、使用安全便捷和、形成规模生产和实现免费或优惠的。
目前单纯从国内专业设计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落后,至少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具体到学生装问题,我们处在整体落后的状况,这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装文化和产品属 性的认知差距,缺乏一种相对统一的价值观或者基本的共识,这和我们管理政策及管理心态是完全吻合的。“好看”是不是学生装的审美追求和最高境界?我们真正 应该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学生装产品从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主要彰显的应当是制度文化、教育文化和集体文化,我们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应当逐 步引导全社会从过于追求款式的误区转向共同建构面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文化。应当看到国外成功的制度装文化,是建立在产品的高价位和家庭的高 消费基础上的,我们用两三年一两套运动装的心态去攀比国外一年两三套制度装的效果,显然这是误入了一个无法跳出的怪圈。
学生装的客户是一个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群体,因此对款式的要求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款式设计水平是时代阶段性的产物,也是文化引领及市场需求的 具体体现,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即使再“好看”也毫无意义。学生装不是时装,一般意义上的“好看”不是它的追求目标,设计中应当更多地考虑它承载的文化内 涵,使产品设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符号意义,比如中国古代的文化元素,各地的民族特色,学校独特的符号及风格,某种价值观理念的形式诠释。青岛市在学生装 设计一直在探索蓝色主题,用蓝色海洋的立意唱出中国梦,秀出中国心,诠释中国学生装,嵌入简洁明快,嵌入时尚大方,嵌入优质安全,嵌入悉心呵护。当然由于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的学生制服装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地位上。大家都说好,但实际上我们的学校规划设计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体育课),班额过大相对拥挤,学校没有存放衣物及 更衣条件,以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穿着制服装成长对的教育意义和教化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直接导致真正意义的学生装(制服装)被运动装替代,这也说明我们 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和家庭消费能力方面考虑问题,因此看问题的角度和结果就不一样。
问:学生装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李保旗:学生装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和难点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首先还是在认识和政策方面,当然这个认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指决策层和管理部门的 认识,大的政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要有立法设计,有序制定和推出。近年来如果要考虑出台一个政策,应该先解决基本问题,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原 则、产品属性,明确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和社会监督等重点环节的程序要求,明确学生装产品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做法,瞄准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提出政府提供免费学生装的未来目标。但是事实上,学生装方面的管理之弱、款式之争、招标之难、面料之险、政策之乱、经费之缺以及看法之多使这项工作 长期陷入欲进不顺、欲罢不能、欲管不敢、欲推不成的困境。各地管理工作的发展很不均衡,遇到的困难也各不相同。
目前总的难点有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二是推出成熟的工作样板,三是出台学生用品安全管理框架下的相关政策,四是依法加强对各地生产企业的管 理和整顿,五是规范各类采购行为(尤其是要监管校本采购模式和各种形式的盈利行为)。因此,要明确管理目标和决心。组织立法和确定职能部门,不要再讨论或 纠结于政府该不该管的问题。不管具体人员愿不愿意管,但是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管,而且实际上多数教育部门和质检部门都已经管了好多年,现在应该组织研究如何 有效管理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