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教育 >>> 正文
优教育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要解放孩子,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
2018-07-31 11:10:45

现在的家长一方面想解放孩子,不让他们以“培训班”式的方式成长;另一方面又担心落伍,怕孩子失去跻身“上等”阶层的行列。所以纠结得“痛不欲生”。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在我看来,要解放孩子,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要解放孩子,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

北京小学校长 李明新

中国的教育改革,阻力不在教育内部

而是在家长,在整个社会

寒假刚过,陆续接到一些朋友的电话,有的问孩子快幼儿园毕业了,有没有必要上某某辅导班?担心别人都学,自己孩子不学,怕输在起跑线上!又有朋友打电话问我:“孩子上五年级了,已经耽误了四年多,不能再这样快乐下去了,不知上哪个课外班对将来小升初择校有利?”

我说:“择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三年了,早已没有择校,就近入学你不知道?”朋友回答:“听说了,但是也得学,不然,上了初中,别人都学了,我孩子没有学,吃亏!”更有一位朋友电话咨询,孩子上初中,周末报了四个辅导班,现在孩子一提上辅导班就头疼,问我怎么办?我说:“那就调整一下,别让孩子厌烦学习了。”朋友一听就急了,说:“那怎么行?大家都报辅导班了,我们不学不是等着落后吗?”

听了之后,我实在无奈,无语。深综改三年了,竟然还有这么多家长如此地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不反对学生必要的学习辅导与补习,但是,家长集体焦虑,不分年龄段、不顾孩子实际的盲目补课、学习抢跑,恐怕仍然是个现实问题。我不禁感叹:中国的教育改革,目前阻力恐怕不在教育内部,而是在家长,在整个社会。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社会,忽悠了教育,忽悠了家长,以致让当今中国的家长集体焦躁不安。许多家长在焦虑中有着不尽的无奈与困惑。一方面,他们想解放孩子,不让他们以“培训班”式的方式成长;另一方面又担心落伍,怕孩子失去跻身“上等”阶层的行列。所以,纠结得“痛不欲生”。

家长为什么怕孩子成长落伍?

两大原因:一是资源恐惧症,

二是虚荣面子症

为什么一方面我们在大力地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而另一方面“抢跑”却仍然大量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越来越严重?其中,基础教育被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绑架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家长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一方面强烈反感诸如“抢跑”这类折磨孩子、折磨家长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又“跟风”似的参与其中,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

家长为什么怕孩子成长落伍?我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资源恐惧症,因为家长认为孩子未来享有的社会资源紧缺,他们期待通过“抢跑”,优先占有这些资源;二是虚荣面子症,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生活中相互攀比,以致孩子的学习成绩、爱好特长、班干部身份、荣誉称号,都成为了家长攀比、炫耀的手段和内容。因此,为了面子,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在学习上让自己的意愿替代孩子的追求。

这两大因素导致家长逼迫孩子在知识学习上“抢跑” 的做法愈演愈烈,甚至许多家长纷纷效仿“虎妈”“狼爸”。殊不知,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让儿童失去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强烈追求!真正的教育还没有发生,就已远离了儿童。

要解放孩子,解放儿童,

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

因此,要解放孩子,解放儿童,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正确的做法是放下面子,放下功利,尊重儿童,尊重生命成长,尊重教育规律,让生命的“加速跑”慢下来,让生命按着它自身的规律慢慢成长。这就是我曾经强调的“儿童成长要慢养”。家长要有“定力”,要坚信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是基础教育最本质的追求。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不能光学校动、政府动,家长必须也行动起来!

曾记得一位家长说,看到同事的孩子都上奥数班,自己终于沉不住气了,也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才觉得面子上过得去。然而,孩子在学习奥数上怎么也不开窍,越来越觉得自己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发展到一提奥数就浑身颤抖。当这位家长有一天看到孩子痛苦地说恨死奥数的时候,她忽然醒悟,不能再逼孩子去学奥数了。

我想,这位家长或许从孩子的痛苦中开始反思: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什么才对孩子生命成长更有意义。其实,小孩子如果有兴趣,多背几首古诗又何尝不好呢?如果有兴趣,学习一下奥数又何尝不是增添一些乐趣呢?从根本上讲,折磨孩子和家长的不是奥数,而是面子文化。家长醒悟了,于是自己解放了,孩子也才获得了解放。不过,能醒悟的家长有多少?所以,家长的觉醒是“解放”的关键和前提。对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教育没有深刻的领悟,不放下那么多功利心,就很难摆脱当前错误的教育方式。

当然,我说让家长解放自己,并不是让家长在学习上不给孩子提出要求,而是说要回到尊重成长规律、科学全面育人的轨道上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成长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正如古人所言: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持久的学习毅力都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因材施教,因时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