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伙伴 >>> 正文
优伙伴
这群初中生把诺奖得主屠呦呦的故事搬上舞台,结果……
2018-03-20 10:18:48

最近,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初二(3)班收到一封特殊的信——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一封信。

原来,今年年初,同学们给屠呦呦所在的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寄送了他们创编的短剧视频和慰问信,在信中同学们提到的把课堂搬进更广阔的社会中的收获,让这位年届七十的院士深受感动。

“老师、同学们你们好,看了博识课视频和同学的来信,我深为亲爱的青少年同学们展演的英雄事迹,传播的英雄精神,追随英雄脚步的激情所感染。看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传递到了同学们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祖国花朵的茁壮和坚强,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张伯礼在回信中说道。

张伯礼院士收到的博识课视频,正是该校初二(3)班学生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之后,以舞台剧的形式所展示的博识课学习成果。在班主任蔡晶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以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所取得的成就为背景,将“最美乡村女教师”支月英,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屠呦呦和核试验工程林俊德院士的奋斗故事创编成短剧搬上校园舞台。最后一幕落下,舞台上下的学生无不热血沸腾,更是齐唱了一曲《歌唱祖国》。于是,初二(3)班学生决定将演出的视频和一封慰问信寄给了屠呦呦所在的单位。

在剧中扮演屠呦呦的袁正家同学,自告奋勇给慰问信执笔。她在信中这样说道:

敬爱的屠呦呦奶奶:

您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3班的一名学生,叫袁正家。

提笔给您写信,既紧张兴奋,又倍感荣幸。因为您是我的偶像,我是您的粉丝。

第一次和您结缘是2015年底在电视上看到您。您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振奋了国人,也激动起我立志投身医学报效祖国少年的心。

第二次和您结缘是今年10月读了您的传记《屠呦呦传》,真正了解到荣耀背后是您一生巨大的付出,使我从内心里生出的钦佩与日俱增。奶奶,我还有个重大发现告诉您:我们的生日竟在同一天,都是12月30日。是巧合吗?是天意吗?不管是什么,反正我感觉我和您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许多。

第三次和您结缘是在我们年级的博识展示课上,我把您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而我有幸扮演您的角色。我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博识课”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每周五下午整个年级同学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或一些有特色地方去实地学习,开阔视野。这学期要结束了,学校要求我们把博识所学以舞台的形式进行“博识展示”。我想到了您和您的故事,因为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博识课上,我再次看到了您和其他为国奉献的人们的事迹。我们编导组把博识展示的主题确定为祖国“百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内容是以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展示建国来仁人志士的兴邦壮举。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您,而且由我来扮演。当穿上白大褂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灵魂上我离您最近的一次。青蒿素是您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诉说您的故事则是我送给同学们最好的礼物。

我的志向是做一名医学工作者,和您当初的志愿相近。以前是有想法,不坚定。在您执着目标,潜心钻研,为国效力,为民奉献精神的感召下,我坚定了我的目标。您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榜样。

屠奶奶,我多想见您一面啊!

祝奶奶,身体安康!

袁正家

2018年1月10日

每周的周三或周五,首师大附中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就会走出校门进行博识课的学习。通过参观访问、专家讲座、交流探讨、实践操作、课后展示等环节,博识课形成了兼有学科融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大课堂性质的综合课程。

从2001年开创博识课的探索开始,首师大附中如今已将综合实践课程,从原本面向初中学生,延展到覆盖中学全学段。学校与中科院合作,在全国选定了10余个活动地区,让高中生深入科研机构参与研究,接受名师指导,寻访自然人文景观,品味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壮美,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空间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开放,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靠压力驱动,知识也不应只以教材来呈现,学习成效更不能仅用分数衡量。学校要做的就是寻找一种可能,即通过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和搭建展示平台,驱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成为独特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