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的高考季,“北京四中人”寻访了北京四中近25年历史中,获得过北京市高考状元头衔的同学。
在他们的讲述中,有关于“状元”头衔的体悟和反思,也有对中学教育价值的独特认识。当然,其中有许多不谋而合的观点,有许多四中教育的烙印。
从他们的回答里,或许你会得到一些启发,或许你会发现状元也是普通人,或许你会回忆起当年高考的趣事,或许看到和常人眼中不一样的四中教育。
丁艺莎
2008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本科就读于香港大学工商管理(法学)专业,法律职业博士就读于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现于北京某红圈所做律师。
问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过哪些幸福或苦恼?是否被崇拜或误解?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我自己不会对外宣传,但身边不少人是知道的,因为百度一下,你懂的。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毕业回国找工作时,很多面试官会问高考成绩,而且会因此影响录取的可能性,这算是幸福吧。
另外就是会遇到一些素未蒙面的同龄人说他们认识我,见了面才知道是听过我“高考状元”这个头衔,还能报出我当时的分数,有时候还是有点小尴尬的。
答
问
目前的工作顺利吗?有没有什么想和校友们分享的?
工作以来,我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事和同辈,他们中很多人有着不错的学历,但也有不少人在学历上并不突出。在职场上成功更多时候靠的是在工作中的积累、奋斗与坚持,再加上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好的学习成绩会让你在学术/职场的起点占有先机;但如果在学业大考中没能发挥出色也不要紧,未来的日子里充满后来居上的机会。各位目前学业/工作中不如意的校友们,千万别失去希望和向上的动力啊。
此外,工作以后我也更深刻的体会了幸福的意义:就是你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中汲取快乐与能量,同时又可以赚钱养家,衣食无忧。当然,各位校友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切莫赚了钱却搞垮了身体,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长长久久呀~
答
梁倩
2011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本科第一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耶鲁合作项目,后三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其中一年于德国弗赖堡大学交换,主修国际关系硕士课程。
问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过哪些幸福或苦恼?是否被崇拜或误解?
成为状元以后就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虽然小时候上过电视,但是第一次在非常短时间内受到特别的关注,而且看到媒体为了争取一个状元的优先采访权,甚至大打出手,对于16岁的我还是有点震惊的。
状元这个头衔给我带来的苦恼比幸福多一些。大家会有一个固有印象,觉得状元就是学霸,而且状元就理所应当从事某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头衔让我的个人角色危机比同龄人更严重。
大约半年以后我就开始非常认真地恐惧别人把状元这个名头和我产生联系了,无论是工作原因还是私人交往。大学结束以后这种恐惧变得更强,因为如果过了这么多年,大家提起我,还是说当年的状元,很显然我在这些年所有的努力、尝试和成长都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被认可。虽然成长本身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但毕竟我们都是社会动物,一个有追求且自我要求高的人一定是需要在事业和价值创造上谋求自我实现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应试教育中的成功者与现实社会中的成功者并不显然正相关,特别是当我们把成功狭隘地定义为名和利。我经常遇到家长对我莫名崇拜,经常向我询问学习经验甚至人生经验。学习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刻苦努力并且谦虚的人,但是在人生选择上实在是没有对错而言,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黑白两面。
答
问
现在回想起来,您对母校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可能很多四中毕业生都有同感:四中是一个包容性强、让人感到充满希望的地方,但这可能令人在此之后的大学和社会生活中更容易感到失望和挫败。
毕业后听外人最多的评价是:四中出神人。其实做同一件事情、在同一个行业里,四中人的气质总是有点不一样。这里面可能包括:心气儿高、自我要求高、不固步自封、总会有点改变世界的情怀。四中的教育让我永远把社会责任放在个人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另一个让我非常感谢四中的地方是虽然毕业这么久,过去的同学和老师虽然不常见面,但我依然觉得那是我的家。
答
贾楠
1998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就读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罗特曼管理学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现为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马歇尔商学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战略管理系终身教授。
问
您有什么科研路上的心得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吗?
我现在从事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发现问题,结合科学性的逻辑思维,推导对现实有启发指导的理论,并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法。虽然这些能力在大学、研究生院及工作中不断发展,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获益于四中的独特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四中教学方式不是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而是给我足够时间空间寻找挖掘自己特长、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我擅长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逻辑思维缜密,我今天的成功取决于早在中学时就发现自己的这些特长、并选择能充分发挥这个特长的职业。
答
段楠
199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4年进入中欧国际工商学校学习MBA。本着对人才发展的兴趣,此后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问
您在母校有什么难忘的学习经历?
在四中全方位被虐让我非常难忘。四中的同学们不光学习好、体育好、文艺也好,在各个方面给我做出了榜样,让我意识到生活的多样性。
我尤其感谢四中提供的体育环境和各种选修课。我入学时体育仅仅是及格水平,在校期间学会了篮球和游泳,基本每天都能有2小时运动,毕业时体育会考拿了优秀。这些“技能”让我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收益。
答
问
母校的哪位老师在您的脑海中留下了最深的烙印?能讲讲与他/她有关的故事吗?
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赵利剑老师。他那时第一次做班主任,和我们亦师亦友,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师兄”。
他平时对我们基本放手,经常是我们惹了祸要他去收拾烂摊子。比如我曾经违反住宿纪律(晚自习时偷偷打牌)被宿舍老师抓住,赵老师并没有横眉冷对呵斥我,只是淡淡地说:“自己知道错了就别再犯了。“现在想来,他待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对待一个独立平等的朋友,他对我们越好,我们越不忍心总让他因为我们”背锅“。
答
问
我们的校友们有的还在上学,有的正在职场打拼,有的已经为父为母。您有什么生活的经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吗?
我在工作中看到过很多人如何成功地发展他们的职业,学业成绩只在职业初期有一定影响,后面更多是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学习成功和事业成功要求的技能和特性不尽相同。四中的校友普遍拥有优秀的学业历史,但是这种成功有些不能复制在工作中,有些也不能复制在教育子女上,因为我们的成功有我们自己的天时地利和自己的性格特点。希望大家都能轻装上阵,少给自己和家人压力。刘长铭校长提倡我们做幸福的普通人,我们也许不能做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做一个正直善良积极向上的人让我们自己周围乃至整个社会更加美好。
答
张韵凝
2013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硕士就读于牛津大学中世纪和现代语言(Medieval & Modern Languages)专业。
问
请问您觉得让成为高考状元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心无旁骛地复习;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总结体系;毫无心理压力地应考。
答
想对刚刚结束高考的师弟师妹们说点什么?
1995文科
段 楠
高考成绩对择校很重要,但是在整个人生进程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点,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请师弟师妹们放松心情,开始新的旅程,加油!
1998文科
贾 楠
祝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你们选择专业和工作的时候结合自己特长和兴趣,因势利导才能最大化你的人生成就。二是发展与同学同事之间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因为这对你们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2002文科
史小楠
记得高考前四中老师告诉我们对于高考要“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我们往往重视有余,藐视不足。未来回想起来会发现高考只是一次机遇,但并决定不了什么,人生还有太多的可能性。预祝师弟师妹们都能超水平发挥!
2008文科
丁艺莎
师姐参加高考时有一幕记忆深刻:数学考试中我很快做到了最后一个大题,解到还剩最后一步时就怎么也写不下去了。那时候心里别提多慌乱,高考失利的种种后果走马灯一样在脑子里飞旋。但最终还是克制了恐慌在交卷前一分钟写上了自己认为最大可能正确的答案。结果数学还得了满分。我自己都不可思议!给你们沾点欧气吧~
2011文科
梁 倩
虽然听起来可能老生常谈,但是最珍贵的是全力以赴的经历和心境。一场考试,真的不决定人生,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人生方向。
2013文科
张韵凝
学弟学妹们好,高考很重要,毫无疑问你们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不过你们的自主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还至少有四年(甚至是六年、十年)未知而至关重要的道路等着你去规划。而你身边这些高考后四散的“战友”,也许在以后的某个节点还会再相遇。未来是你们的,愿你们笃定又勇敢。
2016文科
俞 笑
记得当年高考之前阿来(我的年级主任)不停嘱咐:高考不是终点,它只是意味着你将来会遇到什么样有趣的人。上大学快两年了,再回望高三生活,我必须承认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高考仿佛是一粒被扔在地上的金子,捡起来之后会拥有很多很多的财富。但是度过这一个时间点之后,我们会有新的目标与新的起点,并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追求。你们的高三已经走向落幕,能够掌握的能力与力量也已经接近圆满,希望你们保持平常心,平稳地度过最后几天的高中生活,相信你们,能够完美的结束这一段的人生,并开启新的人生!
上一篇:刚刚4年,这所名校承办学校悄然跻身区域热点校
下一篇:最后一页